刘红玉 | 南阳卧龙岗有“三绝”碑,诸葛亮文章、岳飞草书、李发祥雕刻,叹为观止!
点击 “文化影响力”可以关注哦
卧龙岗上“三绝”碑的来历
——岳飞手书《出师表》
文|刘红玉
在南阳城西八里,有高岗蜿蜒起伏,南北纵横,北出紫山脚下,南伸白河之滨,形如巨龙出山,卧饮白河。此即为闻名中外的卧龙岗。
南阳卧龙岗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是一块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,地灵人杰,名人辈出。诸葛亮就是在这块沃土上晴耕雨读,淡泊自修,造就了他万古第一名相。这里是朝野名流、文人雅士驻足停留、顶礼膜拜、流连忘返的地方。在这里,留下了许多名篇诗词、真迹墨宝。在琳琅满目的碑刻中,当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过南阳,手书诸葛亮《出师表》的墨宝。
《出师表》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,军事家诸葛亮出师北伐时上奏给后主刘禅的陈事文书,全文一千三百余字,贯穿“忠贞”二字。文章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决心收复中原的抱负,在文表中,他首先指出蜀国在三国鼎立中所处的不利地位,劝勉刘禅“振作奋起,开张圣听”,要求他“执法公允,赏罚严明”,接着向后主刘禅推举了一批诚实善良有智慧的贤士,希望刘禅信任和重用他们。然后引用两汉兴衰的历史教训,指出“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兴隆;亲小人远贤人此后汉颓废”的原因,兼听则明,偏听则暗,最后追述了先主刘备“三顾茅庐”的厚恩和托孤的重任,表达了作为一位老臣对蜀汉国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忠贞思想。
历代的仁人志士都给予《出师表》极高的评价,时至今日,诸葛亮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精神被人们所传诵着。不管是已卸任的朱镕基总理还是温家宝总理都推崇这种精神,这种精神将做为一种经典一直传承下来。
岳飞为何手书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?
在岳飞手书诸葛亮《出师表》最后一块跋文,为我们揭晓了答案。跋文是这样记述的:“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,过南阳,遇雨遂宿于祠内。更深秉烛,细观壁间昔贤所赞,先生文辞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,不觉泪下如雨,是夜,竟不成眠,坐以待旦,道士献茶毕,出纸索字,挥泪手笔,不计工拙,稍舒胸中抑郁耳。岳飞并识”。
这段跋文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说,诸葛亮一直是岳飞心中敬慕的英雄,早就有心拜谒,在公元1138年8月14的这一天,南宋名将岳飞抗金北伐路过南阳,便到卧龙岗拜谒先贤诸葛亮,时逢天阴下雨,便留宿在卧龙岗,夜深人静的时候,掌灯观看了武侯祠内历代文人墨客、雅士所赞诸葛亮的碑文石刻,当他读到留在壁间赞颂诸葛亮的诗词文章及前、后《出师表》时,感慨万千、夜不成寐,一直坐到第二天天亮。天亮时,武侯祠道长给岳飞敬茶时索字,岳飞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,于是挥泪手书了诸葛亮的前、后《出师表》,写完之后,岳飞那种郁闷之情才稍稍得以舒展。
在跋文中岳飞详细的道出自己为何写诸葛亮《出师表》的原因。跋文中记述的:绍兴戊午秋八月,当时正是爱国与卖国,主战与媾和之间的矛盾达到高潮,而主战派以岳飞为代表,又无法扭转皇帝和奸臣秦桧卖国媾和的浪潮,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,岳飞统军过南阳,拜谒他心目中的英雄,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内品读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,不觉得被诸葛武侯的“忠贞”所感动,回想自己“精忠报国,誓志收复河山”,希望也能像诸葛亮一样为蜀汉国建功立勋,可是由于皇帝赵构的命令,眼看就要实现收复河山、一统大业的夙愿则毁于一旦。当时金兵还发出:“憾山易,憾岳家军难”的口号,与他在《五岳祠盟记》中抒发“迎二圣复还京师,取故土再上版图”的豪言壮志,热烈憧憬着“他时过此,勒功金石,岂不快哉”的愿望则毁于一旦。
可以想见,当时岳飞的激动之情和对朝廷议和派的愤懑之情由此可想而知。所以岳飞觉得无法用别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,只能借书写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表达自己和诸葛亮一样对朝廷的忠心耿耿、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,另一方面也表达自己当时郁闷、压抑的心情,也只有写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后才能使自己一腔精忠报国之情得到释怀!
岳飞这位在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起着重要作用的英雄人物,在南宋以后的八百多年中,赢得了最高统治者到广大知识分子,一直到最下层的普通老百姓的最广泛阶层的普遍热爱和崇敬。特别是每当外地入侵,国难当头的危急关头,一曲《满江红》曾经鼓励过多少热血男儿献身疆场、报效祖国。他那尽忠报国的爱国统一言行;他那“文官不爱财、武官不惜死,则天下太平”的为官主张;他那“冻死不拆屋、饿死不捞掳”的严明军纪;他那待“一万人如待一人”的平易近人;他那北虏未灭何以家为的高尚情操;他那面对权贵的诬陷迫害,宁死不屈心昭天下的高风亮节;教子女从严,待父母至孝的家教与孝道等,都是岳飞精神的所在。
一代名将岳飞在南阳卧龙岗手书一代名相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之后的第三年,就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被奸佞小人诬陷杀掉,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而死。所以后人有诗赞叹到:“青山有幸埋忠骨,白铁无辜铸佞臣”。
岳飞和诸葛亮虽因历史和时代的不同,但是两位英雄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。一位是“出师未捷身先死”,岳飞则是“壮志难酬”。所以,岳飞手书的《出师表》一气呵成,字体笔画,或大或小,或轻或重,或急或迟,随态运笔,无不适宜。其挥洒纵横,如快马入阵尤见岳飞驰骋疆场的英武之气。
诸葛亮和岳飞二人英名与功勋先后向辉映,人们敬其人也爱其文,所以非常珍视这墨宝,清朝南阳知府曾下有告示,并立有碑刻,不允许任何人私自拓印《出师表》,但作为文化交流,纪念诸葛亮和岳飞的祠堂均保存有《出师表》碑刻。
、
我们今天看到碑廊里的《出师表》石刻是由二十一块石刻组成的;是光绪二年(公元1876年)镶嵌在武侯祠左侧的碑廊,正、反双面阴线凿刻。《出师表》碑刻被后人称赞为:“三绝”碑。
一绝是,文章绝:丞相文章,名将撰书,可谓珠联璧合。宋朝诗人陆游曾写诗赞道:“出师一表千载无,远比管乐盖有余”。古人还说:“读《出师表》不落泪者有不忠之说”!由此可见,人们对《出师表》的评价之高。
二绝是,书法绝:岳飞的字龙飞凤舞,苍劲峭拔。浩然正气流露笔端。岳飞的书法历来为书法爱好者所推崇。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还写下:“书如其人”四个大字来评价岳飞;毛主席生前也十分喜欢临摹岳飞的书法,而且从中汲取了不少精华,我们回头欣赏毛主席书体时不难发现有很多地方是临摹岳飞的字迹。人们常说:“看字识人品,喝酒见英雄”。从一个人的字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,性格又决定一个人的命运。可见,一个人的字对人的命运的影响之大。
三绝是,刻工绝:我们看到凿刻在石碑上的字铁划银钩,宛如手书,没有给人视觉上任何雕琢之感,匠师能做到身临其境把岳飞字的灵魂刻了出来,可见匠师李发祥高超的雕刻技法。
岳飞统军过南阳,挥泪手书前、后《出师表》已成为千古美谈,名扬天下。后来《出师表》拓本曾一度遗失,清代时南阳知府任恺对岳飞过南阳手书诸葛亮《出师表》这件事情非常重视,为弘扬这种精神,派人四处打听,发现其《出师表》拓本遗失在徐州彭城。于是,出高价买回,随后又在南阳选拔最优秀的匠师李发祥把拓本摩刻在石头上,在八国联军侵华时,日本鬼子想要夺得《出师表》碑刻,被我爱国人士和南阳武侯祠老道及时掩藏起来,才得以保存下来。
1959年成立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时建《出师表》廊坊一处,对观众开放。《出师表》石刻早已成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国宝《出师表》石刻,于2007年,南阳市博物馆把《出师表》碑廊的每一块石刻都用玻璃镶嵌起来,加以更合理的保护。
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南阳市博物馆,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大、中专院校千名师生在武侯祠的大殿前诵读《出师表》,也算是对两位伟大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他们“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”,“精忠报国”这种精神的传承吧!
这就是岳飞手书诸葛亮《出师表》的原因经过,也是南阳卧龙岗上“三绝”碑的来历,它和烙画、玉器并称为“南阳三宝”。
作者简介:刘红玉,中共党员,南阳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,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副秘书长,编著有《解读卧龙岗》,于2013年荣获河南省社科联优秀作品一等奖。本文摘自《解读卧龙岗》一书,并稍作改动。
文化影响力 传播文化的力量
长按二维码3秒,识别加关注